時間:2016-12-09 出處:http://www.bid-seminar.com 點擊:0
《規劃》指出,到2020年,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4.6平方米,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8.9%。
《規劃》要求,推進綠色產業建設“加強林業資源基地建設,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產業高端化、品牌化、特色化、定制化,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綠色產品的需求建設一批具有影響力的花卉苗木示范基地,發展一批增收帶動能力強的木本糧油、特色經濟林、林下經濟、林業生物產業、沙產業、野生動物馴養繁殖利用示范基地。加快發展和提升森林旅游休閑康養、濕地度假、沙漠探秘、野生動物觀賞等產業,加快林產工業、林業裝備制造業技術改造和創新,打造一批競爭力強、特色鮮明的產業集群和示范園區,建立綠色產業和全國重點林產品市場監測預警體系。” 構建生態公共服務網絡。
加大自然保護地、生態體驗地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力度,開發和提供優質的生態教育、游憩休閑、健康養生養老等生態服務產品。加快建設生態標志系統、綠道網絡、環衛、安全等公共服務設施,精心設計打造以森林、濕地、沙漠、野生動植物棲息地、花卉苗木為景觀依托的生態體驗精品旅游線路,集中建設一批公共營地、生態驛站,提高生態體驗產品檔次和服務水平。” 加強風景名勝區和世界遺產保護與管理。
開展風景名勝區資源普查,穩步做好世界自然遺產、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培育與申報。強化風景名勝區和世界遺產的管理,實施遙感動態監測,嚴格控制利用方式和強度。加大保護投入,加強風景名勝區保護利用設施建設。” 維護修復城市自然生態系統。
提高城市生物多樣性,加強城市綠地保護,完善城市綠線管理。優化城市綠地布局,建設綠道綠廊,使城市森林、綠地、水系、河湖、耕地形成完整的生態網絡。擴大綠地、水域等生態空間,合理規劃建設各類城市綠地,推廣立體綠化、屋頂綠化。開展城市山體、水體、廢棄地、綠地修復,通過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相結合的措施,實施城市生態修復示范工程項目。加強城市周邊和城市群綠化,實施“退工還林”,成片建設城市森林。大力提高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加快老舊公園改造,提升公園綠地服務功能。推行生態綠化方式,廣植當地樹種,喬灌草合理搭配、自然生長。加強古樹名木保護,嚴禁移植天然大樹進城。發展森林城市、園林城市、森林小鎮。到2020年,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4.6平方米,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8.9%。
隨著國家對生態環境的重視和發展,苗木產業或迎來發展新機遇。
Copyright @ 2003-2016 津城園苗木網 版權所有 保留一切權利 冀ICP備13010643號-1
SEO支持QQ:1031040998換友情鏈接QQ:1031040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