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11-07 出處:http://www.bid-seminar.com 點擊:0
3月下旬,2016遼寧苗木供需對接會和東北第十一屆苗木交易會接連在沈陽召開。伴隨著洶涌的人群和人們熱切期盼的眼神,是生產者圃中苗木與工程方訂單形成的錯位矛盾。記者走訪發現,目前東北地區生產周期在3年以內的苗木幾乎都處于過剩狀態,而生產周期3年以上的長期產品則相對短缺,尤其是高品質大苗缺口很大。
難覓貨源的精品大苗
在2016遼寧苗木供需對接會上,19家綠化工程公司帶來了超過1.2億元的采購訂單,內容具體到品種、規格、數量以及品質描述。例如金柏生態環境有限公司需要的大喬木包括國槐、刺槐、法桐、白蠟、五角楓、蒙古櫟等,不僅要求苗木胸徑在8厘米以上,而且對高度、冠幅以及分枝點都有明確規定,尤其是分枝點普遍要3米以上。“這樣規格的苗木,每個項目的需求量都在百株以上。”該公司負責人說,個別工程要的規格更大。
從這些采購單可以看出,如今東北綠化工程對苗木品質的需求并不低,生產方能滿足嗎?沈陽億珠苗木有限公司銷售經理任浩的回答是:“很難。”
據任浩介紹,雖然這兩年苗市處于低潮,行業面臨寒冬,但東北的好苗一直不愁賣,價格下降幅度很小。關于什么是好苗,他的解釋是:首先規格要大,同時樹干直、樹冠好、分枝點高。“前幾天沈陽市建設局一個綠化項目要500棵榆樹,要求胸徑達到12厘米至15厘米,干直,冠要圓形,3米的分枝點,而且樹皮要白色的,單價開到600元還可以商量。”他說,雖然榆樹非常普通,但這批貨真就沒人能供。
為什么東北用苗方總抱怨好苗不好找?還是與生產長期產品的從業者少有關。任浩告訴記者,遼寧大喬木這幾年一直處于不夠用的狀態,首先是因為有實力生產長期產品的苗圃少,只占從業者總數的10%以內。例如胸徑10厘米的國槐,億珠公司經過連續兩年出貨,今年已經斷檔了。“中小苗圃沒有實力把苗子從兩三厘米培育到10厘米再賣,因為三年內不賣就沒飯吃了。”他說,再加上東北苗木生長期短,苗農不愿投入資金做平茬、綁竹竿等措施,導致樹干通直的優質喬木產量更低。
與南方地區比,東北苗木產業水平較低,大規格苗整體存量少,加之2008年之后的一輪綠化建設高潮,幾乎把所有能用的大苗消耗殆盡,一些中規格苗都被“矬子里面拔將軍”了。開原市苗木經紀人包明玉告訴記者:“別說胸徑10厘米的喬木了,就是8厘米以上的,你要是有幾百棵整齊一致的,也絕對不愁銷。”
全面過剩的短期產品
所謂短期產品,不僅包括苗農們熱衷生產的花灌木和地被植物,也指苗齡在3年以內的喬木品種,例如國槐、白蠟、金葉榆、梓樹、柳樹、北美海棠等。
“去年多虧沒擴繁海棠小苗,要不然肯定得砸在手里!”沈陽寶君彩葉花木苗圃總經理張寶君在苗交會上告訴記者,這幾年北美海棠小苗生產者太多,2014年之后進入的人很難賺錢。作為北美海棠大戶,他現在根本不敢生產小苗,“我要把圃中地徑六七厘米的北美海棠拉開距離,繼續養大,這樣的苗未來還有競爭力。”他說,同時自己還定植了1萬多株4厘米粗的衛矛。“這個品種抗性強,還能觀果,我準備養到七八厘米粗再出售。要想有市場,不僅要把株行距控制好,還要一年修剪兩次,讓樹形比常規苗高一等。”
柳樹小苗是典型的過剩產品
據任浩介紹,最近內蒙古有個項目大量使用柳樹,胸徑4厘米的苗收購價5元,“有些苗農著急出貨,每棵4.5元也賣,還負責裝車。”他說,米徑3厘米至4厘米的紫葉稠李也是重災區,價格降至15元至20元。有些品種如丹東檜和丁香等,因為銷售無門已經開始當柴火燒了。
分析問題的原因還得追溯到2009年之后的行業高潮。當時的刺激政策徹底拯救了那些苗木業的落后產能,并吸引業外資本大量進入,擴建苗圃。于是,從業者錯誤地認為苗木種出來就能賣出去,就能賺錢。由于前幾年還有建圃用苗的支撐,所以行情還好?,F在工程用苗少了,要求高了,建圃的人幾乎沒了,中小苗完全沒了出路,不可避免的去產能陣痛讓短期產品生產者苦不堪言。
這種陣痛,不是說堅持一下就能過去,而是必須淘汰落后的產能才有希望。億珠苗木公司總經理崔志明的話值得人深思:“兩年生紅瑞木前幾年賣2.5元,今年只有0.7元。賣是賠錢,但不賣的話,再養一年各種成本不說,關鍵是不知道明年價格會不會更低,甚至沒人要。”
Copyright @ 2003-2016 津城園苗木網 版權所有 保留一切權利 冀ICP備13010643號-1
SEO支持QQ:1031040998換友情鏈接QQ:1031040998